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2022年科技、支撐崗位招聘啟事
2022-04-14 14:35 分享到: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力學所)創建于1956年,是以錢學森先生工程科學思想建所的綜合性國家級力學研究基地,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以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在國際力學界享有盛譽。
力學所現設有6個科研部門,包括: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NM)、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HD)、中國科學院微重力重點實驗室(NML)、中國科學院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LMFS)、寬域飛行工程科學與應用中心(WESA),以及中國科學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
力學所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7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名,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6名。力學所先后獲國家、中國科學院和各部委各種科技獎230余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0項,中國科學院和部委級一等獎24項。力學所是我國最早招收研究生、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也是中國科學院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之一。
誠摯歡迎有志青年加盟力學所,我們攜手并進、共襄發展。
一、招聘崗位
本次招聘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和在職人員,崗位包含但不限于:力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化學等諸多學科及相關交叉學科,詳見附件1。
二、招聘條件
1.科研能力強,基礎知識扎實,為人正派,責任心強,有較強的進取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2.年齡一般應在35周歲以下,條件優秀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3.非應屆畢業生一般應具有北京戶口;
4.科技崗位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競聘者應具有不少于兩年博士后研究經歷,或博士畢業工作滿三年,或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不滿足條件的博士學位競聘者建議申報力學研究所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后,http://www.imech.cas.cn/rczp/rczpxx/202110/t20211021_6226576.html,待遇從優);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申請科技崗位,特別優秀的應聘條件可放寬至碩士學位;
5.身體健康,與本單位職工沒有血緣親緣關系。
三、崗位待遇
1.擇優解決北京戶口:為優秀的非北京生源應屆畢業生、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留學回國人員解決北京戶口;
2.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完善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
3.提供完善的福利保障,員工食堂、人才公寓、帶薪年假、年度健康體檢、各類其他福利等;
4.完善的員工職業發展體系和培訓體系;
5.豐富多彩的職工集體活動;
6.配合中科院“3H”工程,協助子女入園入學。
四、報名要求
1.報名時間:2022年4月30日。
2.應聘者須提供以下材料: 個人簡歷
3.特別說明:
(1)應聘人員需能在2022年按時到崗、全職參加工作;
(2)如為應屆生,需在2022年8月底之前按時拿到學歷學位證書;
(3)郵件標題請按照“應聘崗位序號-姓名-專業-畢業學校-最高學歷-畢業時間”填寫;
(4)歡迎研究領域與招聘崗位相關或相近的人員積極報名。
五、報名方式
有意者請將申請材料郵箱投遞簡歷(請同時發送至科研部門和人力資源處兩個投遞郵箱),請將證書和論文等相關材料掃描成圖片一并發送,初審通過者,通知面試。
六、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15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人力資源處,郵政編碼:100190
電 話:82543862
聯 系 人:曹老師
網 址:http://www.imech.ac.cn/
投遞郵箱及聯系人:
科研部門 |
聯絡人及投遞郵箱 |
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NM) |
實驗室聯絡人:張老師,投遞郵箱:office@lnm.imech.ac.cn; 人力資源處聯絡人:曹老師,投遞郵箱:zhaopin@imech.ac.cn |
高溫氣體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HD) |
實驗室聯絡人:陳老師,投遞郵箱: lhd-zp@imech.ac.cn; 人力資源處聯絡人:曹老師,投遞郵箱:zhaopin@imech.ac.cn |
中國科學院微重力重點實驗室(NML) |
實驗室聯絡人:徐老師,投遞郵箱: 人力資源處聯絡人:曹老師,投遞郵箱:zhaopin@imech.ac.cn |
中國科學院流固耦合系統力學重點實驗室(LMFS) |
實驗室聯絡人:孫老師,投遞郵箱: 人力資源處聯絡人:曹老師,投遞郵箱:zhaopin@imech.ac.cn |
寬域飛行工程科學與應用中心(WESA) |
實驗室聯絡人:肖老師,投遞郵箱: 人力資源處聯絡人:曹老師,投遞郵箱:zhaopin@imech.ac.cn |
空天飛行科技中心 |
實驗室聯絡人:楊老師,投遞郵箱:kxzx@imech.ac.cn; 人力資源處聯絡人:曹老師,投遞郵箱:zhaopin@imech.ac.cn |
2022年科技支撐崗位設置情況
序號 |
招聘學科 |
研究方向 |
應聘條件 |
招聘崗位 |
崗位數量 |
所在實驗室 |
1 |
力學/機械工程 |
沖擊動力學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NM |
2 |
固體力學 |
材料/結構的力學試驗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3 |
LNM |
3 |
固體力學 |
材料/結構的力學行為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3 |
LNM |
4 |
固體力學 |
微/納米多尺度計算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5 |
固體力學 |
非均勻介質的災變破壞力學模擬與實驗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NM |
6 |
地理信息/測繪/遙感 |
衛星數據地表形變分析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NM |
7 |
固體力學 |
疲勞、斷裂;材料循環本構;微結構表征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8 |
力學/材料/化學/半導體/電子/機械等 |
柔性結構與器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2 |
LNM |
9 |
力學/材料/化學/半導體/電子/機械等 |
柔性結構與器件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NM |
10 |
生物力學 |
細胞力學、蛋白質相互作用、仿生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2 |
LNM |
11 |
流體力學 |
湍流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12 |
流體力學 |
湍流與浮式風力機的風浪流耦合模擬方法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13 |
固體力學 |
疲勞與斷裂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14 |
力學 |
結構動力學/結構可靠性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15 |
力學 |
固體力學/機械工程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NM |
16 |
固體力學 |
非常規能源開采中解吸和驅替動力學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17 |
固體力學 |
主動減振/軸承動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18 |
固體力學 |
結構動力學/接觸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19 |
固體力學 |
先進金屬材料的力學行為和強韌化機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20 |
流體力學 |
可壓縮邊界層轉捩 |
碩士及以上 |
支撐崗位 |
1 |
LNM |
21 |
流體力學 |
湍流理論或數值模擬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22 |
流體力學 |
實驗流體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23 |
流體力學 |
實驗流體力學 |
碩士及以上 |
支撐崗位 |
1 |
LNM |
24 |
流體力學 |
機器學習與大渦模擬模型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NM |
25 |
機械設計、結構力學等相關專業 |
推力臺架設計,發動機試驗等相關工作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HD |
26 |
流體力學 |
可壓縮湍流數值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27 |
流體力學 |
湍流燃燒、燃燒控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28 |
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 |
高超聲速邊界層轉捩及氣動熱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HD |
29 |
流體力學 |
稀薄氣體非平衡流動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0 |
流體力學、工程熱物理 |
發動機熱防護實驗技術、冷卻設計技術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HD |
31 |
流體力學 |
先進熱防護方法與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2 |
流體力學 |
飛推一體化進排氣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3 |
低溫等離子體 |
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化學、空天等離子體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2 |
LHD |
34 |
流體力學/飛行器設計 |
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飛行器氣動布局設計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5 |
氣體動力學 |
高溫氣體動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6 |
燃燒學或流體力學 |
超聲速燃燒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7 |
工程熱物理 |
液體火箭發動機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8 |
工程熱物理 |
燃燒或熱能工程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39 |
流體力學 |
計算流體力學、多物質界面模擬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0 |
流體力學 |
飛行器優化設計/流動控制減阻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1 |
流體力學/傳熱學 |
氣/固/液耦合計算方法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2 |
流體力學或航空宇航推進 |
高馬赫數超燃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3 |
燃燒學或流體力學 |
超聲速燃燒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4 |
流體力學 |
發動機特性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5 |
傳熱學 |
主動冷卻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6 |
物理或力學 |
氣動物理化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HD |
47 |
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 |
機械與測控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2 |
NML |
48 |
一般力學/ 自動控制 |
衛星控制技術、空間推進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NML |
49 |
一般力學/ |
衛星控制技術、空間推進技術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NML |
50 |
一般力學/ |
微重力流體物理及實驗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NML |
51 |
流體力學 |
多相、多介質流動傳熱傳質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NML |
52 |
流體力學 |
流體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NML |
53 |
流體力學 |
兩相流體與傳熱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NML |
54 |
一般力學 |
低溫制冷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NML |
55 |
流體力學 |
空間多相流動與熱管理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不限 |
NML |
56 |
光學 |
光學測量/傳感、激光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4 |
NML |
57 |
應用數學 |
信號處理、數據分析、智能計算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2 |
NML |
58 |
電子學 |
電路設計、自動控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3 |
NML |
59 |
機械、力學 |
結構設計、分析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3 |
NML |
60 |
光學、電子學、機械、力學等相關專業 |
光學測量、激光技術、電路設計、結構設計、結構分析 |
碩士及以上 |
支撐崗位 |
3 |
NML |
61 |
流體力學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海洋工程力學 |
港口近岸與海洋工程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2 |
巖土力學、工程力學、油氣開采、山地災害 |
非常規油氣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3 |
工程力學 |
多場耦合數值計算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4 |
固體力學 |
新型輕質結構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5 |
流體力學 |
計算流體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6 |
流固耦合力學 |
氣動彈性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7 |
流體力學 |
實驗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8 |
石油工程 |
非常規能源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69 |
計算流體力學 |
計算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70 |
石油工程 |
非常規能源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MFS |
71 |
流體力學 |
實驗研究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MFS |
72 |
計算流體力學 |
計算研究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MFS |
73 |
巖土力學 |
滲流與應力變形耦合有限元方法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74 |
工程力學 |
水利水電巖土力學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75 |
爆炸與沖擊動力學 |
材料動力學行為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76 |
流體力學 |
高速水動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77 |
流體力學 |
高速水動力學、流固耦合力學、氣泡動力學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78 |
車輛地面力學 |
地面力學參數解譯、車輪/履帶與地面耦合作用、車輛工程、力學仿真與計算、大數據分析與軟件開發、圖形匹配算法、路徑規劃算法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3 |
LMFS |
79 |
車輛地面力學 |
機械制圖與加工、電子電路、遠程無線通訊、巖土力學實驗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2 |
LMFS |
80 |
固體力學 |
數值仿真與軟件開發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MFS |
81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新型剪切增稠凝膠材料研發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MFS |
82 |
巖土力學、爆炸力學、計算力學 |
自主巖土工程、爆炸沖擊領域數值模擬算法研究及軟件研發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2 |
LMFS |
83 |
巖土力學、實驗力學 |
巖土體靜、動力學行為的實驗研究及設備研發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2 |
LMFS |
84 |
工程力學 |
水力壓裂實驗研究或軟件開發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MFS |
85 |
工程力學 |
數值仿真與軟件開發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LMFS |
86 |
工程力學 |
非常規油氣開發中的跨尺度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87 |
工程力學、計算力學、巖土力學 |
連續-非連續巖土力學高性能計算方法研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LMFS |
88 |
飛行器設計 |
飛行器結構設計與優化 |
博士學位/碩士及以上學位 |
科技崗位/支撐崗位 |
1 |
WESA |
89 |
控制工程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WESA |
90 |
控制工程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WESA |
91 |
電子信息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WESA |
92 |
電子信息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WESA |
93 |
力學 |
熱氣動伺服彈性 |
博士學位/碩士及以上學位 |
科技崗位/支撐崗位 |
1 |
WESA |
94 |
流體力學 |
發動機總體設計 |
博士學位/碩士及以上學位 |
科技崗位/支撐崗位 |
1 |
WESA |
95 |
力學/應用物理/機械工程 |
力/熱/電磁測試、分析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WESA |
96 |
力學/應用物理/機械工程 |
力/熱/電磁測試、分析技術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WESA |
97 |
機械、材料 |
材料工程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WESA |
98 |
機械、材料 |
機械/材料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WESA |
99 |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學/光學工程/物理學等相關學科 |
激光制造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WESA |
100 |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學/光學工程/計算機等相關學科 |
制造工藝、系統集成及智能化控制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WESA |
101 |
機械設計與制造 |
摩擦學設計與表面技術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WESA |
102 |
光學和光電子學 |
激光技術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WESA |
103 |
應用數學/物理/化學 |
激光實驗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WESA |
104 |
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 |
飛行器氣動設計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空天中心 |
105 |
飛行器設計 |
飛行器總體設計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空天中心 |
106 |
機械工程、力學 |
飛行器結構系統設計 |
碩士及以上學位 |
支撐崗位 |
1 |
空天中心 |
107 |
飛行器設計、機械工程、力學 |
飛行器分離系統設計 |
博士學位 |
科技崗位 |
1 |
空天中心 |
文章來源:http://career.bnu.edu.cn/front/zwxx.jspa?xqzwId=42973&zpxxId=122857
【半月講壇教育提醒】更多報考信息請關注天津半月講壇官網(www.qingfengyoupin.cn)或微信公眾號(tjbanyuetan),天津半月講壇教育咨詢電話:022-81110908,南開分校咨詢電話:022-87495105,西青分校咨詢電話:022-23980221,薊州分校咨詢電話:022-29880199,寶坻分校咨詢電話:022-2258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