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教師招聘考試:學前教育代表理論流派詳解
2019-11-05 11:38 分享到:
在學前教育的發展史上有過許多教育學家和理論,其中較為代表和突出的為以下兩位,而從福祿貝爾開始學前教育才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普通教育學中分化出來。那下面就一起走進他們,來了解下主流學派中的代表人物福祿貝爾和蒙臺梭利的代表理論。
一、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流派——“幼兒教育之父”
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流派發源于德國,是因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的傳播、應用而形成,理論代表是福祿培爾及其支持者。福祿培爾的學前教育理論主要體現在《人的教育》、《幼兒園教育學》等作品中,主要觀點包括:
(一)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承認游戲的教育價值,有系統地把游戲活動列入教育過程
(二)主張改革家庭教育,給缺乏幼兒教育知識的父母提供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指導,廣泛建立幼兒園,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
(三)為了幫助兒童做好準備,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必須有一個中間階段,使兒童有時間做好準備,以降低突變性給兒童帶來的沖擊。他設想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設立一種“中間學校”,幫助兒童實現從感覺、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轉變,他設計一種新的“恩物”來作為中間學校的特殊教學用品。
(四)為了幫助幼兒開展自我活動,福祿培爾為兒童設計了一套由球體、立方體和圓柱體組成的活動玩具,稱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賜之物。
(五)作業就是給幼兒設計的各種活動,作業活動是幼兒體力、智力和道德和諧發展的主要方法。作業是恩物的發展。
二、蒙臺梭利學前教育理論流派——“兒童之家創辦者”
蒙臺梭利學前教育理論流派發源于意大利,是圍繞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理論傳播、應用而形成的,理論代表是蒙臺梭利及其支持者,代表性著作主要有《蒙臺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等。
(一)蒙臺梭利早年強調遺傳因素對兒童發展的主導作用,晚年傾向于強調環境的主導作用以及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二)兒童和生物一樣,在發展過程中對特殊環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
(三)蒙臺梭利提出了學前教育的兩條基本原則。
1.自由的原則。兒童有自己發展的敏感期,具有吸收性心理,能根據自己心理需要和傾向,自由地選擇物體和活動,任何工作、活動都不是強迫的。
2.工作的原則。蒙臺梭利認為,使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活動就是“工作”。
(四)蒙臺梭利在兒童之家對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包括四個方面,即肌肉訓練、實際生活練習、感官訓練以及初步知識教育。
在學前教育的發展史上諸多的學說流派共同組成了學前教育學,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首要完成的應該是學會并能夠區分各自的學說特點,在記憶上可采取連線的方式幫助自身進行記憶,希望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所幫助。